地 址:蘇州相城區黃橋街道興旺路3號
電 話:0512-67545206
聯系人:梁經理
手 機: 15950097070
13951126999
Q Q:1257266277
Email:1257266277@qq.com
網 址: www.vcuakdphi.net
我們承諾:一切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提供實惠的價格及全面的服務!
我們力求:為您的產品銷售起到促進作用,樹立您的品牌!
《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超一個月,我們的生活正在發生怎樣的改變?近日召開的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展情況通報會上,一組“滿月”大數據出爐:截至目前,全市4704個小區中,已有超過三成小區實行了“三定一督”。在這些小區中,大部分居民順利完成了從踐行“新時尚”到養成“好習慣”的過渡;全市3550家公共機構已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6月份生活垃圾產出量同比下降4.2%,全市日均分出廚余(餐廚)垃圾2154噸。在垃圾分類“動真格”的一個月里,全市共對違反“條例”的行為發出9416份整改通知,總共開出802張罰單。
1515個小區實行“三定一督”
3550家公共機構爭做“優等生”
6月1日,“條例”實施的這一天,也是姑蘇區吳門橋街道四季晶華社區萬佳花苑小區二期啟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三定一督”模式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原本每棟單元樓門口設置的垃圾收集亭,統統被改造成了非機動車臨停位,大家扔垃圾要湊準時間段,去統一的投放點位,不先在家規范分好類,還會被每天“鎮守”的專職督導員退回。這樣的變化讓居民每天扔垃圾變得“儀式感”十足,小區環境也改善了不少。一個月的宣傳教育、督導約束,讓越來越多的居民完成了前期覺得麻煩到逐步養成習慣的過渡。
聚焦居民源頭分類,采取撤桶并點、定時定點定人督導的工作方法,引導、指導、規范居民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精準投放——截至目前,姑蘇區已有超過200個小區推行了“三定一督”模式。
圍繞“條例”的出臺實施,各市、區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三定一督”小區建設。按照年初任務清單中的推進目標,今年全市“三定一督”小區覆蓋率要達到30%以上。到現在為止,全市4704個小區中已有1515個小區實行了“三定一督”,占比32.2%,在數量上已經實現了全年目標。其中,常熟市“三定一督”小區建設數量已達到轄區小區總數的61.7%;姑蘇區、太倉市完成“三定一督”小區建設的比例分別為50.6%、48.6%。
與此同時,蘇州以打造“機關先行”典范為目標,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公共機構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3550家公共機構均已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構建垃圾分類“優等生”隊列。大多數行業主管部門主動督導行業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管行業就要管垃圾分類”的氛圍趨濃。
建立276支專業收運隊伍
“三增一減”趨勢逐步顯現
生活垃圾收運是否規范,既影響前端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也直接關乎后端垃圾處置的質效。
從去年開始,蘇州市就形成了“四不同”工作法,即以區域為單位,建立與現有分類模式相匹配的分類收運體系,通過配備不同類型的專業車輛,根據垃圾產生特點采用不同人員(隊伍)、不同頻次進行分類收運,收運到的垃圾必須進入不同終端進行相應的處置。通過在小區、公共機構等處公示分類收運單位、收運時間和路線等信息,以及在收運車輛上安裝GPS及監控等措施,不斷提升各地分類收運企業的服務能力。為了確保分類垃圾及時、規范清運,全市針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建立起了276支專業收運隊伍;配置了753輛垃圾收運車輛;“互聯網+垃圾分類”平臺注冊用戶已超過20萬人次。
新時尚、新模式帶來的改變在一組數據中得到體現:來自中端收運和后端處置環節的統計顯示,全市可回收物、廚余垃圾的分出率持續提高,截至6月30日,全市“三定一督”小區日均分出廚余垃圾及可回收物比例達到27.7%;一個月來,全市日均分出可回收物205.4噸,廚余(餐廚)垃圾2154.1噸,6月份全市生活垃圾總產量45.5萬噸,同比下降4.2%?!叭鲆粶p”(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量增,其他垃圾量減)的趨勢逐步顯現,終端垃圾處置能力可完全滿足當前需求。
教育勸阻29552例違反“條例”行為
向單位和個人開出802張罰單
市城管局副局長、市垃圾分類工作專班專職副主任陸繼軍介紹,“條例”實施以來,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速度進一步加快。為了同步抓好垃圾分類的推進質量,市垃圾分類工作專班在高頻次開展專項培訓的同時,對全市居民小區、公共機構、公共場所等進行了跟蹤督導,通過明查暗訪、發放整改通知書、進行行政處罰等手段,倒逼各地、各部門、各場所開展好垃圾分類工作,截至目前,共進行1427次小區測評、640次單位測評、322次分類收運測評。
此外,專班和各地城管部門重點對單位和公共機構開展行政執法檢查。截至6月底,全市共出動執法力量28048人次,對違反“條例”的行為進行教育勸阻29552例,對較為嚴重的違法行為發出整改通知9416份,對相關單位設施設置和管理不到位、生活垃圾混收混運、個人亂扔垃圾且拒不改正的情況作出行政處罰802起,并通過主流媒體平臺,發布違法違規行為“灰名單”,起到了較好的震懾作用。
“多位一體”協同推進
打造垃圾分類“生態圈”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瞄準明年全市小區“三定一督”全覆蓋的要求,各地將著重提升源頭分類實施質量,進一步以黨組織為核心,形成居(村)委會、業委會、物業、志愿者、社會組織等“多位一體”協同推進的社區治理模式。按照收運處理能力、基層組織力、群眾接受力“三評估”和群眾溝通、設施投放、專人督導、巡查機制、收運能力、投訴公示“六到位”的原則,將“經得起看、經得起聞、經得起問、經得起查”作為檢驗“三定一督”是否成功的標準,確?!霸搭^分得好、中間運得清、終端處得了”。
同時,各地將進一步推動部門對行業垃圾分類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快信息化平臺建設速度,實現投、收、運、處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和數據記錄;重點圍繞源頭減量制度、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義務、公共場所分類投放規定執行情況,開展執法檢查和常態化督查考核。
在加快分類終端設施建設方面,各地進一步加大大型處置終端建設力度,至今年年底,廚余(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將新增2620噸。
為持續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下一步,我市還將通過快遞、外賣、連鎖企業等的助力,形成垃圾分類“生態圈”;通過各行各業志愿者的招募培育,織密垃圾分類“教育網”;通過“易丟丟”“分易分”等專業平臺的打造,構建垃圾分類“服務器”;聚焦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形成“共商、共治、共建”氛圍,真正實現從“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轉變。